外国专家:中国优化出入境政策促进全球贸易******
从1月8日起,中国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莫斯科美利坚大学高级研究员马丁·西夫1月11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旅行和国际贸易是促进全球和平与繁荣的重大、必要条件,因此中国的最新举措应当受到邻国以及其他贸易伙伴的欢迎。
中国优化出入境是大势所趋
文章指出,为遏制高传染性的新冠病毒传播,此前实施旅行限制是必要的。然而,随着新冠病毒致病力持续减弱,以及全球推动接种新冠疫苗及其加强针,该病毒所造成的威胁已经远远低于三年前。
遗憾的是,在当前严峻形势下,即便是最具建设性的举措也会被西方歪曲报道,被用于攫取廉价的政治得分。接下来的一年里,任何限制中国公民和货物在世界各地自由流动的行径,无疑都属于西方损人利己、搞破坏的范畴。
对于全球经济而言,最迫切需要的是与中国的新一轮贸易以及来自中国的投资。中国将再次发挥巨大的建设性作用,促进世界繁荣与增长。在过去20年里,中国一直是全球增长主要引擎,尤其是在拉丁美洲、撒哈拉以南非洲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与沙特阿拉伯以及其他海湾国家之间的贸易快速增长、关系持续深化,向着这一方向迈进是大势所趋、众望所归。
在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的背景下,若要促进世界和平,最重要的是推动个人旅行以及商业和旅游业互动,为新一轮外交对话与外交接触营造更加积极的氛围。
对于拉丁美洲和非洲发展中国家而言,当务之急是吸引新一轮中国投资以重振陷入停滞与衰退的经济。除了英美智囊团,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无意破坏各国政府和社会的稳定。
积极回应中国新举措是良好开端
文章分析称,长期以来,中国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一个忠诚可靠的伙伴,值得信赖,愿对世界各国进行投资并保持合作关系,而不是以意识形态和政府组织形式来划界。这是维护世界长期和平、促进全球发展与繁荣的必由之路。
如今,中国再次采取积极、明智和令人鼓舞的举措,以此促进世界贸易复苏,推动各国人民和政府重新建立联系、增进了解。各主要国家应当积极回应这一举措。一些国家的针锋相对不是人心所向,全球人民都希望在2023年看到积极回应,进而消除仇恨、缓解紧张局势、增加投资、加深理解、促进包容。
美国领导人和政客一直以来都是口惠而实不至,中国同其他许多国家一样早就对此见怪不怪。令人鼓舞的是,在世界各地,一些领导人已经意识到重要的是日积月累的政治才能,而不是在国际舞台上用侮辱性、煽动性的指责和谎言哗众取宠。在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新冠危机后,对中国优化防疫政策作出快速而积极的回应将是一个良好开端。
(编辑:严玉洁 王辉 周凤梅)
中国民航局:已开始受理中美航空公司恢复运营中美航线的申请******
中新社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 黄钰钦 李纯)针对中美直航班次恢复计划,中国民航局运输司司长、一级巡视员梁楠10日在北京表示,民航局1月8日起已开始受理中外航空公司复航申请,其中包括中美航空公司恢复运营中美航线的申请。
当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邀请在华外国工商界人士出席中国防疫政策专题吹风会。谈及外界关注的中美直航班次恢复进展,梁楠在会上表示,中方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相关措施包括取消客座率限制等国际客运航班数量管控措施。包括美方航空公司在内的中外航空公司,可以按照双边航空运输协定安排运营定期客运航班。
梁楠指出,民航局正在按照程序抓紧做好审批工作,欢迎中美航空公司依照协定和市场需求运营两国间航班,为促进两国人员往来和经贸交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航班恢复过程中,民航局也会加强与美国民航主管部门沟通,推进中美之间航班顺利复航。
梁楠介绍称,民航局自1月8日起已经开始受理中外航空公司航班计划申请,已经有近40家中外航空公司报送了涉及34个国家、每周约700班客运航班计划申请,其中大部分航班计划于1月下旬至2月期间恢复运营,民航局正在按照程序抓紧审核办理。同时,民航局已经恢复受理国际客运包机、公务机申请,满足国际公商务往来需求。
在国际客运航空市场恢复预期方面,梁楠表示,考虑到航空公司恢复运营,国际航班受到市场需求、运力安排、时刻协调、中外航空当局批复等多重因素影响,需要较长准备时间。另一方面,历经三年的疫情冲击,旅客跨国出行意愿仍需一段时间逐步恢复。总体来看,国际航空市场的恢复进度将慢于国内航空市场。(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